水浒李逵,毁誉参半,有人把他捧得半天高,说他是上上人物,比如金圣叹,有人把他贬得很低,说他是杀人狂魔,毫无半点人心可言,比如现在的后多读者。
那么李逵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小编以为,李逵是个复杂的人物,不可一言以蔽之,而必须综合考量他的言行,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公允的结论。
李逵,在小编看来,既有近神近佛的一面,又有近妖近魔的一面,是水浒里一个非常引人注目又特别令人深思的角色。李逵能占书中占去大量的篇幅,可见是有过人之处的,那么李逵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毛泽东主席早说了:李逵是有大忠大智大勇的人。怎么理解呢?李逵认准了宋江这个江湖老大,就赴汤蹈火在,在所不惜,这就是忠心,李逵在宋江落难之时,不顾自身安危,救出宋江,公然与朝廷作对,还说出“吟个鸟诗,打甚鸟紧”这样的话,足见他的大智和大勇。
展开剩余68%在李逵眼中,一个人造反不造反不是一首诗歌就能定性的,这样的远见卓识,在文化人之上,这里就显出李逵的大智,有大智慧者,不会咬文爵字,妄自猜测字面的意思,这些都是缺少智慧的酸臭文人的把戏,绝不可取!
但是李逵的缺点太明显了,用鲍鹏山老师的话来说,李逵气质不好,修养很坏,缺少理性和感恩,对待人事,不分青红皂白,单凭一腔冲动,滥杀无辜,草菅人命,对生命缺乏应有的敬畏,杀人之后又毫无怜悯和愧疚,令人心寒。
李逵杀人太多,自然也就报应到他母亲身上了,他母亲已经八十多岁,瞎了眼睛,李逵为了接他去山寨快活,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说自己做了大官,要接他去住大房子了。
一路上李逵背着父母来到沂岭之上,他居然不顾老母亲安危,就把老母亲搁在一边,自己去找水给她喝,结果老母亲被老虎吃了,演出一幕令人心塞的人间悲剧,虽然回来后的李逵沿着老虎的足迹,找到了虎窝,一口气杀了四虎,为老母亲报了仇,血了恨,但是老母亲的生命却再也回不去了。
小编以为,李逵在老母亲被老虎吞噬的悲剧事件中,犯了几点常识性的错误,值得引起我们的警觉。
第一,李逵性格粗糙,对险恶的环境掉以轻心,明明知道荒郊野外,需防大虫的出没,即便没有大虫的出没,遇上强盗怎么办?这是第一点常识性错误。
第二,李逵在取水的过程中,耽误时间太久了,原因是找不到盛水的器皿,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破碎的香炉,但却耽误了最佳的救援母亲的时间,这是第二个常识性的错误,事先没有准备好盛水的器皿。这是李逵犯的常识性错误之二。
第三,李逵没有考虑到母亲腿脚不便的实际情况,为了取水,走了远路。远水救不了近火,终于铸成大错。这也是李逵犯的常识性错误之三。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小编以为,李逵在明知这是一次逃亡式的长途跋涉,那么路上就应该备好干粮和水源,以李逵的武力抢夺一点粮食并非难事,携带一些饮用水更不可或缺。
可惜李逵全部不作准备,直到感觉到老母亲的饥渴,才想起取水。如果非要取水,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必须背着老母前行,哪怕再吃力,也不能将老母亲一人扔在那里。
这些都是为人子女应该有的常识股票杠杆怎么玩。那么您怎么看?
发布于:天津市上一篇:手机炒股配资 “死神”折戟也门 胡塞武装6周击落7架美军无人机_导弹_航母_美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