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生完宝宝肚子“回不去”,很难瘦下来……大多数孕妇都面临的这个问题,有可能是腹直肌分离在作怪,有孕妇剖宫产手术前会要求医生“缝上腹直肌”。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殷瑜蔓表示,腹直肌分离的发生是由于产后腹部肌肉松弛,腹壁紧张度下降,但又不能很快恢复到原有的位置和形态所致。与术中是否缝合腹直肌关系不大。而且剖宫产横切口会常规缝合腹直肌,如果是竖切口,从腹直肌侧缘进入腹膜,不会损伤到腹直肌,因此不需要缝合。
殷瑜蔓说,腹直肌分离有可能引发内脏器官下垂、腰酸背痛、漏尿等一系列问题,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修复,解决产后妈妈的困扰。
什么是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旁,是长得像扁带子一样的多块腹肌,正常情况下,腹直肌应该是紧密团结在腹白线两侧的。
女性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增大的子宫会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通常这种现象会在产后4—12周后逐渐恢复。但有一部分孕妈平时缺少腹部锻炼,腹部肌肉松弛,或在怀孕期间腹部肌肉过度拉伸,导致产后无法自动修复,这种情况就被称作“腹直肌分离”。
腹直肌分离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腹直肌分离会导致脊柱、骨盆稳定性下降,引起腰背痛、腹部膨隆、体形不美观、腹壁松弛,体态异常;严重者内脏移位、下垂,甚至导致腹壁疝。
如何防止腹直肌分离?
孕期需要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避免体重增长过多;避免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卷腹运动等长期腹压增加的不良习惯。
产后应注意控制体重,避免营养过剩,不可盲目佩戴束腹带,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再使用;产后可以做轻型家务促进体力恢复,产后42天恶露完全干净后至正规医疗机构行腹直肌超声检查及评估有无腹直肌分离,并作相应治疗。
哪些表现需要修复?
并非所有腹直肌分离都需要手术或其他干预,大多数产妇在产后4周后可以自己恢复。殷瑜蔓提醒,腹直肌若分离三指以上,或出现持续的腹部不适、疼痛,姿势异常、腰背痛、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时,应及时接受专业的指导及治疗。
如何自测是否有腹直肌分离?
产妇取仰卧位,屈双膝,露出腹部腹直肌的位置,将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指尖放于肚脐位置,右手食指和中指,先后垂直探入腹部,然后将上半身及头肩部抬起,身体半卷曲,将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摸到两侧紧张的腹直肌肌肉,并注意用手指测量肌肉间的距离。如两侧肌肉的距离在2指以内(含两指),则为正常;如距离在2—3指,则需就医,且日常生活中,避免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如果距离大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需及时就医。
在医院,腹直肌超声检查可以更直观、更精准地观察腹直肌分离的状况。
如何治疗腹直肌分离?
殷瑜蔓表示,有产妇通过治疗后,腹围减小2-3厘米。针对腹直肌分离的修复,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手术等方式修复。在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方面,在康复医师评估下,患者可选择个性化的手法复位方法,再配合生物反馈仪电刺激。
产妇可以在产后42天开始康复治疗,腹直肌分离修复一个疗程10次,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加手法复位进行修复,每周安排二至三次治疗,大概一个月可完成治疗。
手术方面,对于腹直肌分离较为严重、无法通过物理治疗得到改善的情况,可以考虑手术修复。手术通过重建腹直肌之间的连接,恢复腹部的结构与功能。
文/图:李晓慧 王玉娇 郑海燕 王运广
推广杠杆炒股怎么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