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张雪)在5月18日的首届全国微生物蛋白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李宁表示,在大食物观背景下,替代蛋白行业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替代蛋白产业相关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国内外也已生产多款替代蛋白试食产品。其安全性究竟如何,很多国家都实施了上市前的安全性评价审批。
我国在《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中,对新食品原料进行了规定,其中就包括“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目前,我国批准了以小麦低聚肽、食叶草在内的植物蛋白、以酵母单位为代表的微生物蛋白、藻类蛋白以及昆虫蛋白在内的多种替代蛋白。
李宁介绍说,在替代蛋白安全性评估的技术储备方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跟踪细胞培养肉等替代蛋白的全球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开展调研(细胞培养肉覆盖研发技术最成熟、生产规模最大企业;藻类蛋白80%;微生物蛋白基本全覆盖),梳理我国替代蛋白的研发情况、详细生产技术路线和工艺参数;研究采集基础数据,研究安全性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和政策保障体系,细胞培养类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审指南等。
其中,微生物的安全性是替代蛋白安全性评价的重点,包括微生物获取和保藏、微生物的选育和改造、微生物培养基、生物反应过程、反应后处理和加工等问题都受到监管关注。
在李宁看来,落实大食物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各界合力为替代蛋白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例如国家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仍需加强企业创新技术产品和质量保证、加强安全性评估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科普宣教以及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
李宁透露,下一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进一步构建食品用菌种/菌株的安全性信息数据库;构建新食品原料与保健食品原料审评合作机制;优化提取物的评审管理流程和解决多重身份问题;构建新食品原料信息查询和公开解答查询平台。